Devil's Advocate
昨天晚上看了這部電影。本人有個習慣,電影看到一半,忍不住手癢去爬Ptt的movie版看評論;看完整部片後,一定會去google劇情、涵義、卡司....等。不禁讚嘆眾多觀影人的妙筆生花,於是有再多奔騰的思緒,也因為自己的薄臉皮而藏拙了。
為何會去找這部片呢?因為AL Pacino。自從看了GodFather後,不禁讚嘆這麼一個才華如此出眾、天資如此洋溢的一位演員,that's a gift!令人驚喜的還有Keanu Reeves及Charlize Thero. 有關"Vanity is my favorite sin."很多人已經談過了,鞭闢入裡。我不是基督教徒,對聖經及其中的教義=>羔羊或狼群...等是很不熟的。只好談談我所看到有趣的細節。
Kevin的媽媽是位十分虔誠的基督教徒,對聖經滾瓜爛熟(本人強烈懷疑所有的話她都可以用聖經回答),律己甚嚴;然而,她的兒子竟是位私生子,這點頗使人玩味,使神虔誠的兒女墮落是需要多大的邪惡,因而在影片後段中,Kevin媽說出Kevin身世後,一切水落石出,我想,並不是她情不自禁,而是撒旦本身的魔性牽動著她的意志,控制她的身心,為的就是要繁衍他的惡魔子女,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出John Milton徹底得亂七八糟的邪惡,及控制凡人身心意志及命運的能力。同時為何Kevin為何身為惡魔的第二代卻還保有良知及善的一面,也可歸功於他媽媽,母親的善中和了父親最純然的惡,也使Kevin了解,自己有"選擇"的自由,有選擇身為善或惡的自由,因為他是有接受過善及光明面之人。"人之初,性本善"或墨子的"性惡論" 我覺得各對一半,人的本性中,善與惡是並存的,只是每個人兩者所佔的比例不同,也就是為什麼有人天生脾氣就好得不得了,非常善良有愛心,有人則是愛欺負人小動物,那就是因為每個人天生善惡的比例不同,後天環境所灌溉的善與惡之源,能改變先天的條件,這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,也就是為什麼一個好的家庭,似乎小朋友都很有教養很優。我想Kevin天生的惡佔蠻大的比重(沒辦法,因為老爸完美的邪惡基因),然而後天在母親的教養下,善的一部分比例提高了,因而能控制自己的惡。
這邊我想到赫塞的"徬徨少年時"中所提到的abraxas,這本書我曾經很迷,Abraxas是指,善與惡是一體兩面,純善總伴行純惡,毀滅伴隨新生。這也就是人的本性裡善與惡本並存的想法吧!
至於很耐人尋味的"選擇"話題,也就是John Milton一直誘惑Kevin選擇當惡魔就能得到自由的話題,算是本片的中心吧=>選擇與自由。基本上,選擇就是自由的必要條件,而自由我們公民都有上過"以不侵害他人的自由為前提",全然的自由我認為叫做放縱,放縱是全然本我的全然無理性的。自由則要以理性為前題來判斷,是個正面的名詞。本片我們可以看到每段劇情的轉折都是由主角的選擇所推進的1.決定幫性騷擾的老師贏得官司2.決定去紐約3.決定為Milton工作4.當Kevin太太生病時,Milton曾有給Kevin回頭的機會,然而Kevin拒絕了,也導致日後的悲劇5.選擇以自殺為終途,不願墮入黑暗的深淵中6.重新來過,選擇打輸1. 的官司,卻在結尾因決定接受訪問,又落入惡魔的圈套。以上六點為劇情因主角在"自由意志"之下的"選擇",更是劇情每段落的分界點。很有趣的,我們發現,到達第六點,所有劇情可能又回到第2點,成為一個loop。為什麼呢?只要主角的選擇參有原罪的元素,便會再度被誘惑,因為Kevin來自黑暗,只要有一丁點不正的念頭,便會走上黑暗之途,也就是說,他的自由意志必須純粹出自於"善"才能跳脫無窮悲劇的loop。而自由呢(笑),當Kevin跳脫出惡魔設下的loop即是享有自由的開始,他有為善的權利,讓自己愛的人幸福的權利,決定自己命運未來的權利,更重要的是,他也賦予了身邊的人的自由,使自己的妻子能選擇快樂的活下去而非註定滅亡。
以上,我想就寫到這邊吧! 如果哪天熟讀了聖經,再看一遍這部電影,應該可以看出更多、寫出更多吧!
- Jan 27 Sun 2008 10:22
魔鬼代言人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